【增材智造】:近日在宝马汽车官网看到,其位于奥伯施莱斯海姆的增材制造中心(AM Campus)已把每年多达12吨的废旧3D打印粉末和报废塑料件,全部回收再造成新的打印丝材与颗粒,用于全球工厂生产辅助工具。此举让宝马的3D打印真正形成闭环,成为汽车行业循环经济的最新标杆。
“bottleUP”
2018年,宝马初创加速器启动“bottleUP”项目,最初只是把PET饮料瓶制成打印丝材;2019年扩大至工业废料;2021年,首批用回收材料打印的工装夹具正式下线。预开发非金属部件项目经理Paul Victor Osswald回忆:“从最初的小试,到如今能在任何工厂大批量打印高强度零件,六年迭代证明循环体系已成熟。”
两大技术路线
•FFF:将回收粉末制成1.75 mm或2.85 mm丝材,用于桌面级打印机,适合小批量、高精度治具。
•FGF:将回收料直接熔融成颗粒并挤出,可一次成型大尺寸工装,如车身定位支架。
全球工厂“即插即用”
AM Campus不只是回收站,更是能力中心:
统一提供经过验证的回收丝材/颗粒;
针对不同机型给出优化打印参数;
通过线上课程与现场培训,把设计、切片、后处理经验快速复制到各地工厂。
目前,宝马每一座整车与摩托车工厂均配备3D打印机,每年本地制造数十万件治具与辅具。
现场案例
•慕尼黑总装:3D打印的可重复用转向杆定位器,在车身“合装”工位避免碰撞;
•柏林摩托车工厂:定制带锁扣的支撑底座,用于贴膜工序,防止饰件滑动;
•丁戈尔芬工厂:员工自创磁吸螺丝托,装在电动螺丝刀上,防止螺丝掉落丢失。
效益
•成本:省去外购金属治具,单件最快当天可取;
•效率:快速迭代设计,减少停线;
•环保:12吨废料不再焚烧或填埋,碳排放显著降低。
宝马表示,随着匈牙利德布勒森新工厂建设,下一代“Neue Klasse”车型也将沿用这套循环体系,继续扩大回收材料的用量与应用范围。